返回顶部
大家都在看
相关推荐
开启左侧

[鬼故事] 十八界

[复制链接]
●ε ●草莓香气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-1-26 20:23:02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  十八界(梵文:Astādaśa dhātavah),佛教术语,将有情众生的世间法界分成三大类别:六内界、六外界、六识界,代表世间法中最重要的十八种境界或者不同的功能,最为佛教论师所重视。

  定义

  《杂阿含经·四五二经》等定义了十八界:“世尊告诸比丘:缘种种界生种种触,缘种种触生种种受,缘种种受生种种爱。云何种种界?谓十八界,眼界、色界、眼识界,乃至意界、法界、意识界,是名种种界。”

  十八界分为六根界、六尘界和六识界:

  六根界:能见之根,名为眼界。能闻之根,名为耳界。能嗅之根,名为鼻界。能尝味之根,名为舌界。能觉触之根,名为身界。能觉知之根,名为意界。

  六尘界:眼所见一切色境,名为色界。耳所闻一切音声,名为声界。鼻所嗅一切香气,名为香界。 舌所尝一切诸味,名为味界。触即触著,身所觉冷暖细滑等触,名为触界。意所知一切诸法,名为法界。

  六识界(六转识):识依眼根而能见色,名眼识界。识依耳根能闻诸声,名耳识界。识依鼻根能嗅诸香,名鼻识界。识依舌根能尝诸味,名舌识界。识依身根能觉诸触,名身识界。识依意根而能分别一切法相,名意识界。

  十八界的体性

  其中的六根中前五根,再加上六尘代表的是代表了物质层面的色法。

  其中的六识,再加上六根中的最后一个意根则是代表了精神层面的心法。

  代表世间的十八界一一法─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皆是因缘和合、生住异灭,因缘而生、因缘而灭,都是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非真实的法。

  各宗派观点

  说一切有部

  《大毗婆沙论》称:十八界中六识界是能依,六内界是所依,六外界是境界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都具有十八界,六识身无间已灭名意界。十八界是为钝根者说。十八界实体有十七或十二个,要么去掉意界,要么去掉六识界而同于十二处。

  意根、意界、意处三者经常被等同起来。在《法蕴论》中,定义了意根,而意界和意处与之同义,在《品类论》中定义了意界和与之含义一致的意处,定义意根是六识身,在《大毗婆沙论》中,定义了意界,意处就是七心界即六识界和意界,而意根与意界同义。

  瑜伽行唯识学派

  瑜伽行唯识学派在其阿毗达磨体系中承袭了十八界理论,并将其“十一识”学说配入十八界中。无著《摄大乘论》:

  “此中何者依他起相,谓阿赖耶识为种子,虚妄分别所摄诸识。此复云何,谓身、身者、受者识,彼所受识(应受识),彼能受识(正受识),世识,数识,处识,言说识,自他差别识,善趣恶趣死生识。”

  “此中若身、身者、受者识,彼所受识,彼能受识,世识,数识,处识,言说识,此由名言熏习种子。若自他差别识,此由我见熏习种子。若善趣恶趣死生识,此由有支熏习种子。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。……”
  “此中身、身者、受者识,应知即是眼等六内界。彼所受识,应知即是色等六外界。彼能受识,应知即是眼等六识界。其余诸识,应知是此诸识差别。”

  眼等五内界对应“身识”,六识界对应“能受识”,意界与“身者识”、“受者识”二者的关系,有两种学说:

  世亲《摄大乘论释》:“谓身、身者、受者识者:身,谓眼等五界。身者,谓染污意。能受者,谓意界。”

  无性《摄大乘论无性释》:“谓身、身者、受者识者:如后当说,眼等六内界为性,如其所应。眼等五识所依意界,名身者识。第六意识所依意界,名受者识。”

  此二释论之间的不同体现了唯识古学和唯识今学之间的根本分歧,汉传法相宗采用了无性论师的学说。意界二分,其中“第六意识所依意界”即意根末那识,对应“受者识”;眼等五识所依意界对应“身者识”即阿陀那识,在护法论师等人的学说中就是阿赖耶识。

  如来藏学派

  如来藏缘起宗的经论中,十八界等其性真为“妙觉明体”即如来藏,祂藉种种的缘,出生及灭除一切法。

0 0
分享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入住书斋

本版积分规则